1010
攤攤邀資訊

0 閱讀
摘要 : 手作市集,不僅僅是一個逛街和購物的地方,亦是手作人與文藝青年們在現實世界中交流的場所。然而2020年的疫情使得各行各業受到了影響。那麼,手作市集的場主和攤主們要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衝擊?場主Biran與夏競業就說出了他們的應對措施。

對於手作工藝師而言,市集,是展示作品與實體銷售的平台,也是與客人交流的空間。而對於顧客來說,就是認識本土品牌、購買獨一無二的手作、打卡照相以及散心的去處。而對於我這個Trial and Error Lab管理員來說,逛市集是我非常喜歡的活動之一,因為我可以在逛市集的過程中觀察文創界別趨勢,又能認識新品牌及新工藝,此外還可以去探訪我的實驗室伙伴(Fellow)。
可惜從今年中旬,由於疫情及各種原因,很多手作市集不得不取消。直至最近兩三個月疫情緩和,手作市集才開始回暖;手作人亦終於能夠和文藝青年們在現實世界connect。究竟手作市集的主辦方,怎樣讓客人放心遊逛?怎樣推動入場人次?第四波疫情來襲,手作市集又會不會無限延期?而身為本土文創的支持者,疫情下主辦方又會如何支持艱苦經營的手作工藝師?
· 疫情下:停辦市集大半年失收入
主業是中學教師的 Brian(文惠龍),已三年多全職和拍檔夏競業舉辦手作市集「LIFE MART」www.facebook.com/lifemarthk/ 。Brian 說,他當初被手作市集的蓬勃所吸引,「2012 至 2014 那幾年,JCCAC、工廈、九龍城書節、小店等地都舉辦了不少市集,給這城市一番新鮮、活力之感。」他加入的時候正是市集走向普及並且變得大眾化的時候:「我想為本地市集加入新元素,使得文創業界有更大發展。」他口中的新元素,包括主題市集、店鋪合作及邀請插畫師等,並且在不同地方舉行,逐漸使得「LIFE MART」被更多人熟悉。
在2019年下旬,他們經歷本地手作市集首個寒冬:「2019年6月打後,我們主動停辦市集,因當時有更重要的事要做。」而至2020年2月疫症爆發, Brian 坦言影響更大:「場地既不開放,客人也不逛市集,我們急急取消三、四個市集,然後就一直停辦。」故此今年上半年,他和不少手作工藝師一樣,僅靠著積蓄生活,「但我們更需要支付市集固定開支譬如倉存租金,真係捉襟見肘。連我工餘做的文字創作、插畫、乾花花藝作品也幾乎無人問津。」
幸運的是,入秋後,手作界別迎來一線曙光。
· 9月業界回暖,湧現新品牌新創意
自從9月中第三波疫情過後,疫症漸漸受控,「大家習慣了戴口罩、量度體溫及洗手,逛街、去市集的信心大增;於是我們重辦市集,並做好防疫措施,檔與檔之間放置屏風。」但他觀察到,人們在市集的消費模式,跟過往略略不同:「失業率高企,客人消費更加謹慎;但願意來市集的,都是支持本地工藝的有心人。」
他跟拍檔競業,從10月開始,幾乎每個週末都舉辦不同主題的「LIFE MART」市集,希望擺檔的手作工藝師都能夠「密密賺」,積殼防饑。競業亦指出,由於今年大半年沒有市集,9月打後報名參加市集的手作人踴躍多了,工藝種類也更多元化,「從前市集只集中於書法、插畫、木工、布藝、皮革等,最近報名者有六成是新品牌,也出現少見的噴漆、3D打印、Laser Cut等工藝;對客人來說,能享受這種新鮮感。」對文創界來說,亦帶來久違的新氣象。
的確,只要做好手藝,並把早前宅家鑽研的新工藝新作品,「睇準時機」放到手作市集,必定能夠為客人帶來耳目一新之感。
因此,在10月份的市集,競業就曾錄得超過一萬入場人次:「應該是大家都『餓』了很久,太想逛市集了。」 雖然檔主的營業額或許追不上疫症前,但競業和Brian都在花盡心思構想新點子,務求他們能帶旺氣氛及人流。「譬如早前大家不太開心,10月1至2日那次市集就以『負能量』為題,並舉辦『負能量運動會』、『療心空間』等創意活動,希望人們來市集不止消費,也能釋放負能量。而11月尾的《分手展覽 3.0》市集,在『分手展覽』之外,更在兩個地方同步進行,讓不同活動連貫兩邊,務求打破市集場地的限制。」競業補充。
· 手作人需要做更多嘗試
第四波疫情或將來襲,跟所有香港人一樣,他們大感無奈,但又不失盼望。Brian 說:「這一年我們已學會隨機應變。所有事情快來快去,市集取消又好、沒收入也好,都不得不接受;畢竟人命總比賺錢總要。」
競業就表示,一天未停辦市集,一天都會和手作工藝師共同進退:「我們最近就免去一些長者及NGO檔主的場地租金,也邀請學生到來觀摩及參與展覽;希望能夠為社會帶來不同的可能性,連結更多人,讓他們明白工藝的意義。」
Brian認為,因市集的意義在於交流和連結,因此如果實體市集再次取消,就暫時不考慮改為網上市集。但身為手作人,他建議即使未來沒有市集,手作品牌都要嘗試用其他方法來吸引客人,「例如在社交媒體做 Live 互動直播,同時經營好網店等。但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,客人要點點滴滴地累積。」做過教師的他,也鼓勵可多教授工作坊:「小班教學既不受限於限聚令,又可以賺點收入。」而最重要的,是要讓手作工藝的價值承傳。
或許我們更要思考的是,香港如果因種種因素停辦手作市集,意義不單在於少了一個逛街、打卡的地方;更有可能是一個城市的本土手作工藝開始走向枯竭的象徵。
資料來源:
https://www.hkgoodpost.com/2020/11/23/trial-and-error-%E5%AF%A6%E9%A9%97%E6%95%85%E4%BA%8B%EF%BC%9A%E6%89%8B%E4%BD%9C%E5%B8%82%E9%9B%86%E6%90%9E%E6%89%8B%EF%BC%9A%E9%80%99%E6%98%AF%E9%80%A3%E7%B5%90%E4%BA%BA%E8%88%87%E6%9C%AC%E5%9C%9F/
◎ 【免責聲明】本平臺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,本網頁提供的資料儘供參考之用。雖然攤攤邀已盡一切努力確保網頁內容準確無誤,但不會對本網頁所載資料的任何錯誤、遺漏或失實陳述,尤其是由其他機構或網站(以超文本連結方式)提供的資料承擔任何責任。如對原作者有任何意見,請聯繫站長,我們會儘快處理。

Author: 1220761044@qq.com
we